国产一区二区免费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蜜臀_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资源

空軍不換轟6的6個理由

2020-04-21 00:00:00


圖-16轟炸機.jpg


轟-6終于發展到海軍專屬型號了,可惜不是轟-6Z...哈哈,說笑的,幾經改造的轟-6表面是老當益壯,實際上也是空軍的武力擔當。那么問題來了,這么些年來為什么一直不換型呢?以下便列出6條理由,足以說明轟-6步步為營發展至今而不換型的深層次原因。

?

1.?空中核力量地位最低


戰略核潛艇載彈量巨大,隱蔽性能好.jpg


眾所周知,大國的核力量由路基導彈、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三個維度構成。但實際上空軍的核戰略打擊/反擊地位是最低的。

路基核導彈雖然生存力較低,但是其數量龐大、單頭當量大,而且后來還發展出了公路機動和列車機動等運載平臺,因此是主動打擊對手的主力。

戰略核潛艇則優勢更為明顯:載彈量巨大,隱身能力無與倫比。在當前的核戰略中,是二次核反擊力量的基石,也是首波核突擊的有效備選力量。

戰略轟炸機雖然靈活度高,但是卻要收到載彈量的限制。以圖-160為例,其載彈量已經十分可觀,但最多也不過20枚巡航導彈而已。這與路基、海基核力量動輒數百枚核彈頭的投送量完全無法相比。


2.?戰略轟炸機的巨額花費


吞金巨獸B-2A.jpg


雖然戰略轟炸機的作用比不上核潛艇,但是花費卻一點不少。以大家期待的B-2A隱身戰略轟炸機為例,其單價可在15億美金以上,這已經超過了單位黃金的價格,也是不折不扣的吞金巨獸。


在21世紀最初的十年里,空軍的軍費買殲-1殲-11和S-300/紅旗-9防空導彈都不夠,自研隱身戰略轟炸機還是算了吧。


3.?常規戰術打擊任務的缺乏


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空軍都是防御型空軍.jpg


武器服務于軍隊的世紀需求,而新轟一直不出的根本原因便是出于此。即使是現在,我們基本突破了所謂第二島鏈的限制,但是總體而言空軍仍不是標準的戰略型空軍。以祖國東南方向所面臨的任務而言,即使是定位在關島基地,轟-6+遠程巡航導彈也已經足夠了。況且我們還擁有強勁的中程彈道導彈打擊力量。


再這樣的戰略/戰術需求上,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的需求就沒有那么高了。與其花重金研發新一代遠轟,倒不如多裝備一些殲-20和東風-26,更能解決眼前迫在眉睫的問題。


4.?彈道導彈打擊區域重疊


東風-26.jpg


我國擁有強大的中程彈道導彈部隊,這一點美俄也無法相提并論(當年中導條約把他們自身限制了,現在想用又拿不出那么多錢搞)。我們的導彈精度高、彈種豐富、技術先進。在短期內即使是美國太平洋艦隊也無法有效防御。


這種能力與新型遠轟的任務具有一定的重疊性,因此軍方沒有急于發展轟炸機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。


5.?航空技術科研能力的限制


F-135發動機.jpg


說到這兒,又要說道發動機了...作為工業技術的尖端領域,咱們的航空發動機現狀真是一言難盡。

一款性能優異的飛機,發動機的增益與支持,是排在首位的。雖然國內航發終于進入了快車道發展,但是距離飛機想要的性能,仍然有一定的距離。以FC-31的兩臺進口型RD-93發動機為例,其雙發加力推力還不如F-35的F-135發動機一臺。雖然拿中推對比大推有些不合情理,但是中美發動機差距依然巨大。


除了發動機之外,航空材料、合成材料、碳纖維、鈦合金件等基礎材料方面的差距一樣巨大。近幾年T800級別的碳纖維,僅僅是美日20年前的技術標準。這也是法國M51系列和美國三叉戟IID5系列潛射導彈體積很輕的原因之一。


6.?遠程巡航導彈技術的發展


轟-6K攜帶遠程巡航導彈.jpg


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,海空軍實力顯著增強,活動范圍早已在第二島鏈之外。遠海打擊能力終于成了主要任務。但是這個任務依然用不到戰略轟炸機,一款性能優異的中遠程轟炸機足矣。


而近幾年遠程巡航導彈、遠程反艦導彈的發展,已經超出了對手的防空圈范圍。即使是非隱身的轟-6K,一樣可以在對手防區外發起打擊。轟-6實際上已經發展出了不依賴本身平臺先進性的專業化打擊平臺。在配合遠程攻陸巡航導彈的模式下,已經具備了5000公里的遠程打擊能力,甚至可以觸及夏威夷。

因此,在祖國核力量徹底轉型之前,是沒必要發展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的,還是多買點殲-20更劃算。


沈陽特力石化有限公司,航空特種油料專業生產廠家!包括8號噴氣機油、20號航空潤滑油、928航空潤滑油以及10號15號航空液壓油在內的各種型號,都取得了國軍標認證,期待與您的真誠合作!